第六章 安全疏散
第一节 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人员密度计算、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等参数。
一、人员密度计算
(一)办公建筑
(二)商场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表2-6-1规定的人员密度进行计算。
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2-6-1中规定值的30%确定。
(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重点
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1.0人/㎡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0.5人/㎡计算。
(四)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不宜小于0.75人/㎡。
(五)有固定座位的场所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
二、疏散宽度指标
我国现行规范根据允许疏散时间来确定疏散通道的百人宽度指标,从而计算出安全出口的总宽度,即实际需要设计的最小宽度。
(一)百人宽度指标
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控制为2min,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控制为1.5min,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建筑每百人所需宽度。
(二)疏散宽度
厂房疏散宽度
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表2-6-3的规定计算确定。
厂房内疏散出口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4m,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应不小于1.20m。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
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的各自总宽度,应按1m/百人计算确定。
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和首层楼梯间的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2-6-4的要求。
3. 体育馆的疏散宽度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2-6-5的规定计算确定。
4. 电影院、礼堂、剧场的疏散宽度
剧院、电影院、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表2-6-6所示的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人不小于0.6m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
5. 其他民用建筑疏散宽度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宽度,应按下表2-6-8的要求计算确定。
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
(1)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中一侧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m。
(2)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营业厅、观众厅、礼堂、电影院、剧场和体育馆的观众厅,公共娱乐场所中的出入大厅、舞厅,候机(车、船)厅及医院的门诊大厅等面积较大,同一时间聚集人数较多的场所,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室外疏散小巷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m。
- 木结构建筑的疏散宽度
表2-6-9 木结构建筑内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
每百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三、疏散距离指标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
(一)厂房安全疏散距离
表2-6-9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二)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表2-6-10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重点只记一二级:
安全出口之间:老幼娱乐25/医教单多35/高层病房24/非他高层都30 /其他建筑均40;
走道两侧或尽端:老幼娱乐209/医教单多2022 /高层都减半/其他单多22
要注意的问题:
- 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 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增加5m;
-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位于两个楼梯之间时,可减少5m;当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可减少2m。
- 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当层数不超过4层且未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米处。
- 房间内任一点至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本表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
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分别增加25%。
(三)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表2-6-11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要注意的问题:
- 全部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 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可增加5m;
-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可减少5m;当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可减少2m。
第二节 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
一、安全出口
(一)安全出口设置基本要求
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每个防火分区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每个房间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应有明显标志。
(二)公共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 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除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的公共建筑。(除老幼医歌) - 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三)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可设置1个:
(四)厂房、仓库设置1个安全出口
二、疏散门设置要求
(一)可设置1个疏散门:
(二)剧场、电影院、礼堂和体育馆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疏散门数量
- 剧场、电影院、礼堂:每个门平均疏散250人,容纳超过2000人超过部分,每个门平均疏散400人;
- 体育馆的观众厅:每个门平均疏散400-700人。
(三)疏散门要求
第三节 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一、疏散走道
二、避难走道
第四节 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二、敞开楼梯间
三、封闭楼梯间
(一)封闭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二)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四、防烟楼梯间
(一)防烟楼梯间的类型
(三)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四)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四、室外疏散楼梯
(一)室外楼梯的适用范围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
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
(二)室外楼梯的构造要求
六、剪刀楼梯
第五节 避难层(间)
一、避难层
二、避难间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5.5.24A 3 层及 3 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 (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 间避难间;当老年人照料设施设置与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直接连通的开敞式外廊、与疏散走道直接连通且符合人员避难要求的室外平台等时,可不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内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不应小于 12㎡ ,避难间可利用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消防电梯的前室,其他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5.5.24条的规定。
供失能老年人使用且层数大于2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按核定使用人数配备简易防毒面具。